首页 资讯 正文

集美铁山社区:协同发力 产业驱动家园焕新

体育正文 73 0

集美铁山社区:协同发力 产业驱动家园焕新

集美铁山社区:协同发力 产业驱动家园焕新

建在铁山居民家门口的(de)养老院(yǎnglǎoyuàn)项目正式封顶。(厦门日报记者 赵博洋 摄)

绿意盎然的(de)生态环境、充满文化气息的带状(dàizhuàng)公园、激活“养老经济”的集体发展项目……走进集美区灌口镇铁山社区(shèqū),这个被工业园包围的“园中村”多了几分田园诗意和发展活力。

作为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(zhìlǐ)第二批试点,铁山社区从空间重构、文化(wénhuà)定桩、产业兴村等方面出发,由表及里、表里(biǎolǐ)兼治,不断改善基础(jīchǔ)设施、搭建文化空间、夯实发展基础,如今,铁山社区正一步步实现“家门口的蜕变”,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家园。

打好“留改拆”组合拳 拆出(chū)新天地改出幸福感

鲜艳的三角梅、古色古香的古厝(gǔcuò)、时尚摩登的大厦……近日,在灌口镇铁山社区,10名大学生志愿者化身“城中村美容师”,用手中的画笔“改造”单调的变电箱(xiāng),既扮靓了社区颜值,又(yòu)增添了人文(rénwén)色彩。

“如今的铁山,环境越来越美,休闲空间也越来越多!”社区居民王淼淼由衷感叹道,开展城中村提升(tíshēng)整治以来,“家门口(jiāménkǒu)”不仅更整洁(zhěngjié)、美观(měiguān),绿地公园也多了起来,“比如尾厝新建的带状公园,之前那块地方比较杂乱无序,整治好了以后变成文化公园,还(hái)新添了不少休闲器材设施,成为遛娃好去处。”

以城中村治理(zhìlǐ)为引擎,铁山社区通过打好“留、改、拆”组合拳,分重点(zhòngdiǎn)、分批次推进道路“白改黑”、强弱电(qiángruòdiàn)整治、古厝改造等项目,逐步释放(shìfàng)存量空间。截至目前,完成道路“白改黑”9667平方米,新增180个停车位;户外休闲(xiūxián)空间从5534.6平方米扩展(kuòzhǎn)到22138.68平方米,占比从5.95%提升至23.81%;强电整治电缆埋管2344米、新建路灯221盏。

把菜地打造成趣味田园,让孩子了解(liǎojiě)农耕文化(wénhuà)、享受田园乐趣:原村小组旧仓库活化利用为长者食堂,还可作为举办“百家宴”、社区博饼的活动场所,增强社区凝聚力……通过(tōngguò)空间赋能与服务升级的双轮驱动,铁山社区实现了从“物理改造”到“社区活化”的质变,让居民在现代化进程(jìnchéng)中既(jì)能触摸历史肌理,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。

为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,社区还成立“改造议事会”,充分收集社情民意、形成改造需求清单,形成“多元(duōyuán)共治、成果共享”的生动局面。“不少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(qǐlái),做表率、做示范,让(ràng)我们的家园更(gèng)美好。”铁山社区党委书记林惠娟说,通过党建引领、党员干部带头,社区居民也(yě)纷纷自发加入清理房前屋后、美化市容环境的行动中来,拆出新天地(xīntiāndì)、改出幸福感。

  铁山社区尾厝带状公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。

因地制宜引入养老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宜居(yíjū)品质

拥有500多张养老(yǎnglǎo)床位(chuángwèi)和30多张医疗床位,引入市场化养老机构运营,充分链接周边厦门医学院、灌口医院等优质资源——不久前,一个建在铁山居民(jūmín)“家门口”的养老院项目正式封顶,让(ràng)居民们充满了期待。

这个在建养老(yǎnglǎo)院作为铁山社区集体发展(fāzhǎn)项目,总投资达1.2亿元,在灌口镇开创了首个完全由(yóu)社区自主筹资(chóuzī)建设的先例。项目于去年(qùnián)7月动工,预计明年下半年投用,建成后不仅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,带动当地增收致富,还将通过打造“养老院+社区”居家养老新模式,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短板。

据了解,铁山社区老年人口相对较多,此前社区已有的一家养老机构已基本饱和,甚至“供不应求”。通过前期征集民意、开展市场调研评估(pínggū)等,社区最终把养老院作为集体发展项目的经营方向,实现壮大集体经济与提升社区宜居(yíjū)品质(pǐnzhì)的“双向奔赴(bēnfù)”。

“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创造就业岗位200个,将实现就业反哺民生,每年(měinián)为集体创收约(yuē)500万元。”林惠娟介绍,项目通过盘活集体资产、整合社区资源,实现社区经济自主造血与可(kě)持续发展。

项目运营方厦门市(xiàménshì)顾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赵桂英介绍(jièshào),该社区养老院配备有专业的医疗机构,建成后将整合近邻养老医疗资源,真正实现“医养结合”,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的养老服务。

  铁山社区利用、改造闲置仓库 ,打造木偶戏传习点。

激活文化基因 老房子成功(chénggōng)“变身”

周末傍晚,铁山社区木偶戏(mùǒuxì)传习点比平常热闹了许多。在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玉治的(de)示范下,小朋友学习、体验木偶戏的基本技巧,感受非遗传承的文化魅力(mèilì)。

“一口道尽千古事(shì),双手舞动百万兵”——在铁山(tiěshān),木偶戏有着悠久传统。根据当地老人(lǎorén)口述,铁山在清末就有了自己的木偶戏班,后来(hòulái)当地还创办了木偶剧团,逢年过节,铁山必搭台演出木偶戏,这一非遗技艺一直传承至今。

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,铁山社区(shèqū)深入挖掘当地(dāngdì)文化基因,通过利用、改造旧仓库等闲置空间,打造村史室、木偶戏传习点,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基层社会治理的(de)双赢。

由老房子改造而来的村史(cūnshǐ)室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呈现铁山的历史记忆、民俗文化以及党建成效等,成为社区(shèqū)的一扇文化窗口。

以木偶戏为载体,铁山社区还创新融入“孝廉(xiàolián)文化”,联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绎《月唐演绎》《五虎平南》等孝廉主题系列木偶剧目,通过“周末孝廉剧场”“非遗传习活动”等公益演出,传播(chuánbō)孝老爱亲传统美德,让(ràng)传统艺术(yìshù)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。

铁山社区位于集美区灌口(guànkǒu)镇东南侧,下辖打铁行、仓头、尾厝3个自然(zìrán)社,因旧时辖区内有个山头形状如同铁块而得名“铁山”。社区身处灌口工业机械(jīxiè)集中区腹地,周边工业园区林立,是(shì)典型的“园中村”。

文/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图/铁山社区(shèqū) 提供(除署名外)

集美铁山社区:协同发力 产业驱动家园焕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